來源:百家號
從彩色跑到光豬跑,跑步圈的小伙伴總是會腦洞大開。今年,歐美興起了一股“撿垃圾跑”(Plogging)的熱潮。
什么是“撿垃圾跑”?顧名思義,就是邊跑步,邊撿起大街小巷的垃圾。在強身健體的同時,也為社會環境的整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。這些天,在上海嘉定的外岡鎮也舉辦了一場類似的活動,只不過運動的管道不是跑步,而是騎行!
10月13日,2018年“威派格”杯外岡鎮綠色環保垃圾分類騎行定向賽在外岡中學開幕,200余名外岡企事業單位員工和社區居民組成50支隊伍參與了此次騎行定向賽。與國外的“撿垃圾跑”相比,這場賽事還結合了中國國情加入了垃圾分類的元素。
結合時下最IN的“Plogging+騎行都市定向”模式,參賽者比賽過程中必須通過6個“環保任務點”;設定了環保裝置摩斯密碼、可回收物環保二次創作DIY、造紙術體驗、廉潔文化拼圖、有害物品圖標解鎖與回收、塑料瓶擺放環保logo等不同任務,參與者需完成每一個任務并打卡;主會場舉辦適合親子家庭共同參與的“環保繽紛嘉年華”,將環保勛章制作、環保文宣彩繪、回收塑料瓶再創作、垃圾分類講座、定制趣味游戲、環保二手綠色集市等活動融入其中……可以說,這一活動以景為媒,以體育搭臺,以生態為先,以旅游相輔,參與者不但盡情欣賞了外岡新市鎮的自然風光與發展風貌,同時也新增了對垃圾分類益處的認識和了解,讓環保理念外化于行,內化于心
垃圾分類減量是上海今年重點工作之一,市政府先后出臺相關方案和行動計劃,希望大力推進垃圾分類。事實上,這項工作******難度之一,就是市民多年來的習慣已根深蒂固,潛意識里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觀念、意識等還沒有形成。
如何讓垃圾分類意識真正入腦入心?這需要講究管道方法,并循序漸進地影響市民。一場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,融入“垃圾分類”的科普和推廣,可以說十分討巧。記者發現,許多市民在運動中、在加油助威中,潛移默化地了解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分類方法,從而轉變觀念,讓其成為一種自覺、一種習慣。
Polymer Technology(寶萊爾)的科技和理念于20世紀90年代從英國引入中國,是集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服務為一體的環境污染控制及能源化學品綜合服務商,致力于為環境治理提供創新性的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