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人民日報
“太陽之旅”是中法兩國深化地方交流與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。
“太陽之旅”十分符合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中關于建設環保之路、綠色之路、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導向。
(近日,2018年“一帶一路:太陽之旅”自行車挑戰賽活動落下帷幕。來自10個國家的50余名騎行者由法國里昂出發,歷時兩個半月,經過1.2萬公里騎行,最終抵達中國廣州。圖為參賽騎手從法國里昂市政廳啟程)
6月中旬,來自法國、比利時、英國、瑞士、意大利、捷克等10國的50余名騎行者,從法國里昂市政廳出發,騎著太陽能自行車,沿著古絲綢之路,翻越阿爾卑斯山,歷時兩個半月,最終抵達中國廣州的人民公園。
這是2018年“一帶一路:太陽之旅”——自行車挑戰賽(下文簡稱“太陽之旅”)活動。該活動穿越歐亞15個國家,總騎行里程1.2萬多公里。廣州市人民政府近日舉行盛大儀式,歡迎成功完成了“太陽之旅”的騎手們。
促環保之路更光明
本次“太陽之旅”由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和中國駐法國使館共同主辦,是廣州—里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3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之一。弗洛里安·貝利是法國“太陽之旅”公司首席執行官和“太陽之旅”活動創始人。貝利認為,“推廣新能源,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”2010年,他萌生了開創“太陽之旅”的想法。
自2013年起,該賽事每兩年舉辦一屆,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。他們以宣傳“綠色能源,環保出行”為目的,把路上的自然景觀、風土人情、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,同時身體力行地推廣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。
9月7日—9日,當騎手們的太陽能自行車來到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展示時,現場觀展的廣州市民沸騰了。他們分享活動參與者們背后的故事,感佩活動所倡導的綠色、環保、創新理念。
(首批完成賽事的參賽騎手在廣州合影)
騎手代表中有一對親兄弟,比賽中他們始終堅持同騎一輛改裝過的太陽能自行車。“我們的車有三個輪子,太陽能板被安放在車頂,正好充當車篷遮風擋雨。這樣的結構有兩個優點,一是騎行更具靈活性和平衡性;二是能夠實現躺騎,以降低重心,減少阻力。”作為一所大學能量與自動化專業的研究員,哥哥卡米耶·科勒主導了此次改裝。一路上,獨特的設計讓兩兄弟的旅途減負不少,他們曾嘗試過在一個小時內,完全依靠太陽能驅動行駛了35公里。
太陽能車在路途上很講究電量的分配,這對于斯特法尼·貝爾特朗來說,可謂駕輕就熟、得心應手。他是一名來自法國的焊接檢查員,此次是第三次參加“太陽之旅”,獲得第四名。“我會按天氣狀況、太陽照射角度來調整太陽能板,以便提升充電速度以及儲電量,使我得以路途上一直保持較快的速度。”貝爾特朗自豪地說。
貝爾特朗還特地向記者介紹,他的車很多零部件都是中國設計生產的,堪稱“中國制造”。這輛自行車性能優良,尤其是發動機,在長達1.2萬余公里的旅途中未曾出過一次故障。
讓兩國友誼更溫暖
廣州是一個很酷的城市!”“太陽之旅”活動參與者、法國小伙米歇爾·喬蓋感嘆道。
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曾表示,“‘太陽之旅’被譽為自行車版‘達喀爾拉力賽’。這一活動具有多重意義,既是體育交流,也是文化交流,是‘一帶一路’倡議民心相通的一部分。”
“用太陽能充電方式走絲綢之路,可比從前馬可·波羅走古絲綢之路要快得多!”來自比利時的艾爾曼·塞吉爾感慨道。他是“太陽之旅”目前排名第六位的選手,喜歡用徒步、騎行等環保方式丈量世界,足跡遍布美國的太平洋山脊小徑、新西蘭的蒂阿拉羅阿步道等。
(參賽騎手在騎行途中。)
“騎行中國各地,真是一段奇妙難忘的旅程。記得有一天,我已經走了300公里,但還想挑戰一下自己。此時已經入夜,頭頂突然下起傾盆大雨,一邊是呼嘯而過的貨車,一邊是茫茫的戈壁灘。饑寒交迫中,我艱難地找到一個橋洞避雨休息。到達烏魯木齊后,這次賽事的中方主要合作伙伴迅速與我取得了聯系,幫我安排了酒店,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舒適的一晚。”說起這段經歷,塞吉爾對中國朋友的友善和熱情感動不已。
“太陽之旅”是中法兩國深化地方交流與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。“相信兩國的友誼將因‘太陽之旅’而變得更加溫暖”,里昂大都會區副主席阿蘭·加利亞諾強調。
“本次活動十分符合‘一帶一路’倡議中關于建設環保之路、綠色之路、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導向,”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部長尼古拉·于洛表示,當前法中兩國把環保、節能、氣候問題等作為重大合作主題,這也正是兩國關系充滿活力的源泉之一。
“新能源就在我們身邊,本次‘太陽之旅’不僅將增進法中兩國民間往來,也將促進兩國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合作。”于洛說。(記者 羅艾樺)